资讯中心
newscenter
自贸区"南沙速度":1个工作日办齐12个部门11证3章
时间:11/03 点击: 1230 次 来源:报到证服务
在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4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投促中心”)副主任沈博向时代周报记者如此表达从自贸区挂牌以来的工作感受:“工作方式、方法、节奏都变了。以前有很多事情是按部就班来做的,现在就不能那样。从中央到省、市,所有领导都在盯着你。除了要尽快地出成绩,还需要探索和创新。这样的工作方式对南沙自贸区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但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压力”。
“一口受理”窗口全国最快
从南沙自贸区成立以来,各项政策创新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中急速推进着。自贸区承载了许多老广对未来广州的想象。《广州日报》近日公布了由30万人参与投票的“2015广州十大热词”,“南沙自贸区”位列第一。
根据投促中心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月到11月,在自贸区效应的带动下,全区共新增6414家企业,同比增长为2014年的3倍。这些企业都是在政务服务中心1楼的“一口受理”窗口完成注册的。
当时代周报记者抵达位于蕉门地铁站300米外的南沙政务服务中心时,1楼大厅里热火朝天的局面和窗外的冬雨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厅里的长椅上坐满了等待注册或咨询的人,大厅右手边就是传说中的“一口受理”窗口,
政务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刘舒娴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从去年12月21日开始,“一口受理”窗口已经实现了在一个工作日内把12个部门所需的11证3章办齐的工作效率,“成为全国市场准入证件办理得最多、最快的地方”。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口受理”窗口对面,还设有6个“帮办”窗口,由政府出资选聘专业人员,免费为企业提供注册咨询,协助准备材料。刘舒娴用“井喷”来形容自贸区挂牌头四个月的企业注册数量,“注册人员忙起来,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
“费尽心机”引进高端人才
投促中心是南沙投资贸易促进局专门负责招商的部门,据中心提供的材料,从去年1月到11月,南沙签约项目的总投资额大约在1.2万亿元左右,重点在谈项目达143个,其中政府主动招商的项目约占30-40%。
投促中心副主任沈博是一位30多岁、看起来精明强干的政府官员。
在办公室里,沈博拿起桌上的两瓶矿泉水,把它们和木制茶盘上的茶壶摆成一个三角形,以此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南沙自贸区与前海、蛇口错位发展的战略布局。“从地图上看,南沙在上面,横琴靠着澳门,前海靠着香港,而南沙是粤港澳深度合作区,香港和澳门都是覆盖的”。
粤港澳深度合作正是投促局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投资贸易促进局局长曾镭本身兼任粤港澳办公室主任,投促中心每年都会向港澳频繁推荐南沙,与港澳社会各界保持紧密联系。
沈博介绍,与港澳的深度合作除了产业对接,还有一部分工作是负责导入中高端人才。为了吸引港澳及外籍人才来自贸区发展,南沙区政府不仅要努力做好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兴建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引入万达广场、喜来登酒店等,更要在“软性”服务上做足功夫,如引进哈罗公学、外资医院等更受港澳和外籍人才欢迎的服务。
此外,自贸区对达到要求的高端人才还有高达40%的个税奖励、60万-20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每年免费体检等优惠措施,就连车牌摇号都有1万元的补贴。
招商竞争激烈
除了重点突破港澳,南沙还面向全球招商。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2015年,南沙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15家,同比增长290%,其中,投促中心承担了全球路演的任务,从自贸区筹备开始,几乎跑遍了全世界,眼下即将有一个团出发去非洲。
在珠江新城广州银行的25楼,南沙区设了一个展示中心,为各个国家的商会、领馆、投资贸易署、协会提供免费的会议服务。此外,投促中心还经常邀请他们举办各种活动,为招商创造积极条件。
提及招商工作,沈博笑着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其实我们也是一个很市场化的部门,要参加各种论坛和展会,像什么中欧经济论坛、制造业论坛、机器人大会等。我们要了解客商的投资需求,如果有潜力,我们就会跟进”。
沈博介绍,南沙自贸区的招商优势很明显,比如审批、人民币的国际化、直接跟境外银行贷款等,“一般来说,这些便利是非自贸区做不到的。从全球资金管理,长远布局来考虑,大企业毫无疑问会选择自贸区。”
但沈博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自贸区招商的工作很轻松:“实际上,现在中国城市之间的招商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面对重大项目的招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一场艰苦的商业谈判。”
沈博非常坦承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着招商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招商已不像以前那样给些优惠政策就可以了。在大家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要想对方的痛点在哪里。可能高管的小孩要上学,可能老婆工作要调动,所以每个项目的突破点都不一样”。
沈博最后总结,人才是最重要的,“给高管奖200万元,可能要好过给公司奖2000万元”。他向记者坦言,曾经有一个重点项目最后落户南沙,就是因为政府出面帮对方的小孩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争取到了一个学位。
微信工作群全英文沟通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自贸区投促中心目前共有30多人,在承接各种大型会议、展会、出国考察和招商的工作压力之下,往往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用。沈博透露,今年的招商团队希望达到100人,他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面试。
沈博介绍,现在对自贸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更加国际化了,投促中心人员将逐渐适应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每个人都应该习惯用英语推荐南沙自贸区”。
“我们去了几趟欧洲、美国以后,发现外商对自贸区还是很感兴趣的,而且他们非常急切地想要了解自贸区,我们不懂英文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在微信群里都是经常用英文沟通,还专门请了英语外教每周来上课,现在南沙区的书记、常委等许多领导都在学英语。”
自贸区的设立,挑战沈博工作团队的不仅仅是骤增的工作量,还有探索创新的能力。
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协调解决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评估、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并提出复制推广意见和建议。
“自贸区可以不断地试,对政策不断进行完善”,沈博认为这是自贸区的核心优势,“对已有的政策,如果有需要优化的,自贸区可以在部际联席会议上提出来,直接由部委解决”。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去年12月份颁布的南沙新区金融创新“15条”政策,就是由10个部委联合发布的,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由这么多部委联合对一个地方的具体金融政策进行支持。
沈博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南沙区现在正在申请的一个政策,内容是港澳或外籍人士的个税—如有超出当地税率的部分—将由地方财政来补贴,“这个政策已经在部际联席会议上提出来了”。
对于政策创新的来源,沈博总结说,一部分来自政府的主动创新,比如学习上海、国外的先进经验,但这还是比较简单的,“我最深的感受是:真正创新的点在企业,市场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报送部际联席会议之前,很多政策创新其实都是我们咨询企业,再由企业提出来怎么做的。比如外轮捎带、贵金属的跨境人民币交易等,如果企业没告诉你,我们就根本不知道这些。”
|
下一篇:离职后应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上一篇:如何存放档案? 报到手续怎么办?
上一篇:如何存放档案? 报到手续怎么办?